發電行業經過11年的“跨越式發展”,特別是2009年以來通過“轉方式、調結構、推創新、強管理”,五大發電集團均加入了世界企業500強,全部獲得國資委業績考核“A級”,基本實現了“行業復興”。目前,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發電行業仍處在一個發展機遇期,更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。
但是,面對復雜多變的政策市場環境以及新挑戰、新任務,發電行業如何實現“新超越、新突破”、打造行業“升級版”,成為發電人特別是發電“巨頭”面臨的共同課題。打造發電行業“升級版”,首先要正確把握發電行業目前的階段性特征:
1、我國經濟增速換檔,社會用電增長放緩,發電量競爭加劇。我國經濟已從過去高增長(10%以上)轉換到目前中高速增長(7%-8%),進入到產能過剩、結構調整的陣痛期。全社會用電量增長已從“十一五”時期13%-15%的增長下降到近兩年5.5%-7.5%增長。據中電聯預測,2020年之前,大概保持在6.3%-7.3%、平均6.8%的增長。
與此同時,2008年以來電力市場呈現總體平衡甚至相對過剩現象,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在2004年達到一個歷史高點(5455小時)后連續5年下降,2010、2011年略有恢復后,近兩年再次下降,在4500小時左右徘徊。隨著煤價下降,火電邊際貢獻提高,近兩年來發電企業發電量競爭非常激烈。
由于上述倒逼機制,發電行業已逐步從“規模擴張”轉向“結構調整”。可以預見,未來發電行業的發展速度將進一步減緩,但電源結構調整的力度會更大,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益的要求會更高。
2.煤炭市場總量過剩,業內自產煤不斷增加,既催生新的煤電互保舉措,也挑戰既有的煤電聯動政策。2011年末以來,受需求下降、進口增加、產能釋放等因素影響,煤炭總量過剩,煤價持續回落,由賣方市場反轉為買方市場,一些產煤大省政府紛紛出手干預,推出“煤電互保”措施。同時,對發電行業影響雙重:火電企業扭虧增盈,業績“搶眼”;煤炭板塊自產煤增加,銷路不暢,效益下滑。2013年五大發電集團煤炭產量達到2.51億噸,幾乎是2008年的3倍,但發生了近年來首次虧損。發電行業也在重新思考煤電一體化發展問題,預調微調產業結構調整的節奏與方針。
2008-2011年,煤價暴漲,催生煤電聯動政策,但為保障民生,上網電價多次未調整到位,火電板塊還是連年虧損,隨著2012年煤炭“十年黃金期”的結束,火電扭虧為盈,現有的煤電聯動政策是否繼續保留或作新的調整,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。去年 9月,國家下調火電上網電價,提高環保電價和除塵補貼及新能源補貼,向社會傳遞出總體電價水平基本不變、著力調整電價結構、促進火電節能減排和鼓勵清潔發展的強烈信號。從近期看,火電企業面臨上網電價下調和煤炭運費上漲的雙重壓力;從長遠看,各級政府是不是最終放權于市場,還煤炭市場一個本來面目,并在發電側實行“競價上網”,激發和釋放市場活力,還有待進一步觀察。
明旺盛安發電機租賃 www.89049.cn
關鍵詞|發電機出租|發電機租賃|靜音發電機出租|北京發電機出租|租賃發電機|應急發電機出租